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政策与实践>> 正文

“强监管、重支持”新时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双赢”模式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3-13     作者: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郑军 张吉廷 许爱华  点击:()

结合学校实际,立足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003年起学校选择了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改革之路,其后经历了如何优选社会化单位,如何善管社会化单位在到现在的如何与社会化单位互利共赢,共谋发展,共同创造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的“良好生态”。学校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校情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之路。

在工作中,我们坚持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不断总结学校后勤近20年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构建新型亲清校商关系的同时逐步凝练出了以“高”“精”“细”“美”为统揽的后勤工作的理念、目标和方略。

一、“强监管”中师生满意度持续提升

推动“制度监督、日常监督、舆论监督、网络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在强监管中倒逼企业更好服务师生。

(一)制度监督

基于法律法规、上级文件,结合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后勤部门结合以往制度漏洞,逐年优化优化合同条款,完善考核机制。形成了以《社会化单位管理办法》为总纲,以《日常检查与考核制度》、《社会化单位月度讲评制度》、《经理人互评制度》、《社会化单位量化考核办法》、《商贸管理办法》、《食品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食堂、商超共同监督有奖举报制度》等多项具体制度为基础支撑的社会化单位管理与考核体系。不断细化日常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将日常考核作为准入、退出、推荐等工作的核心参考因素。坚持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实行末位淘汰制。不断优化合同条款,坚持有权不任性的工作基调,在权衡甲乙方权益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固化合同条款,坚持合同条款是甲方管理的依据这一基本工作原则,既不给企业额外的工作压力,同时也督促所有单位必须严格履行合同约定。

(二)日常监督

日常监督重点加强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检查督查。以餐饮管理为例,从卫生、价格、菜品等方面做好每日的常规检查。从质量、营养、服务、环境等抓好每周讲评。从营业额、毛利率、师生投诉等各方面抓好月度考核。

每月开展经理人互评工作,带领食堂负责人走访全校食堂,根据评分内容进行打分,相互借鉴学习的同时共同诊断问题。特别是针对学期初始、学期末及节假日等容易出现管理薄弱环节的时间节点,后勤处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对企业进行开餐评估。对未达标的一律不允营业。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逐条形成清单,逐项建立台账,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消除安全隐患。

(三)舆论监督

1.后勤保障人员、社会单位工作人员、学生组织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多维度深入师生群体,多渠道了解师生对吃、穿、用、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师生需求,就地化解矛盾于萌芽状态,有效控制舆论的蔓延。

2.开好师生座谈会,倾听师生心声,掌握在校教职工所思所想。关注学生圈的热点问题,有效对后勤保障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宿管阿姨下沉学生微信群、学生朋友圈、学生宿舍,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舆论信息。伙管会、学校消费者协会等团体深入食堂、超市现场,建立接待服务点,第一时间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

4.我们实施了伙管会成员及学生代表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定期让学生代表到周边兄弟院校食堂就餐,回校后客观总结,后勤部门定期将学生的校外调研总结分类汇总后反馈给各单位。提醒督促餐饮单位从学生最关心的价格、口味、服务等方面做好餐饮工作。慢慢的吃在海院的美誉也在周边高校慢慢传开。

(四)网络监督

用好“小微信”解决“大问题”。利用微信群实现食堂每天从清晨进验货到歇业后水电气关闭的各关键节点实时图片的审核,对食堂经营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

坚持将“小问题”当成“大事故”来抓,杜绝小问题酿成大事故。依托后勤在身边365服务平台、解忧杂货店两大公共平台,协同海院表白墙、消费者协会接待群等平台,及时掌握师生诉求,实时倾听师生心声,关注师生急难愁盼,凡事做到专人负责,点对点服务,力争更加高效解决学生的需求。

二、“重支持”中企业新平台不断拓展

坚持制度支持、经费支持、人文支持系统思维,让所有在校服务的社会化单位及员工没有后顾之忧。让“深耕海事”变成所有单位及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一)制度支持

在学校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始终注重把握政策方向,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学校现实情况制定校内可实施的、小特精的制度文件。通过制度建设给予在校服务的单位工作信心,大家都想在海事学院做成标杆与样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度文件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扎根海事,深耕海事。

出台学校物价平抑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严格做到专款专用,近年来根据实际情况,依据管理办法,适时给企业减负,保障师生权益。

针对教职工众口难调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教工餐厅运行改革方案,依据办法实现了教工餐厅是由全体教职工投票选出来的,同时我们细化了教工餐厅满意度奖励方案,每年因满意度高企业可以多获得十余万元的奖励。通过制度建设,让每名教职工都成为教工餐厅的管理者,提升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我校的教工餐厅从过去的矛盾突出,到现在的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

(二)经费支持

3年来年学校陆续投入近千万元为所有食堂安装了空调、电梯,前后场监控、后场自动灭火装置,燃气管道及环保设施等。学校在121号文件出台前就已经贯彻落实了食堂重要设备全部由学校投资建设的工作。餐饮单位基本实现“拎包入驻”。根据师生需求医务室不断增加诊疗项目,血常规,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常规检查师生均可在校内即可完成,所涉及的场所改造等基础条件也全部由学校来完成。

(三)人文支持

我们坚持“走进海院门就是海院人”,教职工有的社会化员工也必须有的人文后勤。学校系列人文后勤活动近年来已逐步在提高完善并固化。每年“五一”最美劳动者评选;年度后勤社会化单位总结表彰会暨迎新联欢;年度星级单位评选,年度服务之星评比活动,年度最美后勤人评选,年度后勤系统十大新闻评选等活动已成为后勤文化品牌。

后勤处不定期召开一线员工座谈会,深入了解掌握一线员工待遇、福利保障等情况,督促企业落实员工福利待遇。解决了无论学校给社会化单位多少费用,一线员工永远拿最底工资的瓶颈障碍。同时社会化员工如发生因公受伤等意外事故时,除督促企业做好人文关怀,经费补偿确保员工合法权益外。后勤处单列慰问金,部门负责人进行关怀慰问。让所有在校服务的人员感受到学校的关怀。社会化员工子女入学遇到困难时也共同纳入到工会统筹协调,永远视社会化员工为自己人。

基于强监管、重支持的后勤工作模式。实现了“小”而“精”的成长型企业与“大”而“强”规模性企业共生的多元发展模式。这一情况在学校的餐饮单位及物业单位中表现尤为突出。

实现了“小窗口”到“大企业”的转变。学校的两家餐饮公司从仅有一个售卖窗口开始,十余年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了服务周边3所高校,在校外拥有多家中式快餐店的大企业。

在“盈利”与“让利”工作中实现了互利共赢。通过后勤的精细化管理,引导企业在盈利与让利之间保持一个动态平衡。近年来,师生拨打12345热线投诉的情况从原来的每年十余起下降到现在的每年1-2起。后勤保障工作从一开始的不敢谈满意度,到满意度不足80%,再到现在的满意度基本保持在95%以上。师生对校园治理的满意度达98%。

基于强监管、重支持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后勤保障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