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政策与实践>> 正文

学校食品安全责任管理面面观

发布时间:2025-04-07     作者:微信公众号:宜人  点击:()

晨光初吻灶台,油盐酱醋在琉璃瓶中列队,蔬菜、鲜肉在活水中跳起圆舞曲,后厨的银勺与砧板轻语,直至餐盘盛满四时风物,每天吟唱的是一首首未署名的食安赋。3月28日,有幸参会收听收看了全省教育大讲堂——刘智勇教授《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及落实路径》的报告,遂整理一些要点供研读参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可以这样理解,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销售、消费等活动都要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生产安全、经营也要安全;结果安全,过程也要安全;现实安全,未来也要安全。

学校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学校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本学校的食品安全负全面责任,当然政府要落实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全社会要担当起共治责任。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包含依法依规经营、落实自身管理、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法律责任。

学校要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根据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设置食品安全总监(员)。食品安全总监(员)要明确职责,并具有能力要求。

食品安全总监具体职责有定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定风控措施,纠错召回;定应急方案,组织演练;指导食安员工作;配合督查,积极整改。食品安全员的职责督促落实食品生产要求;检查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报告;记录管理卫生健康状况;配合调查,处理事故。而校长履职,主要包括将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人员的设立、调整情况,《食品安全总监职责》《食品安全员守则》以及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报告等履职情况予以记录并存档备查。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尤其重要。学校应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日管控是食品安全员形成《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立即采取防范措施,第一时间上报,无问题也要记录,实施零风险报告。周排查是指每周至少要组织1次风险隐患排查,分析研判食品安全管理情况研究解决发现问题,形成《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月调度则是学校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听取1次食品安全总监或食品安全员工作情况汇报,对当月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对下个月重点工作作出调度安排,形成《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

校园食品安全自查有六个要点:食品经营许可(有效期为5年);采购储存(禁止食品、查验质量、索证索票,原料贮存(10—60摄氏度是危险温度);烹调加工(烧熟煮透,中心温度不低于70摄氏度,二次加热要彻底热透,防止交叉污染);人员卫生(健康证);清洗消毒;环境卫生;有毒物质。

晨检制度是健康管理的一环,食品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出现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等症状,应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培训考核则是要求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每年不少于40小时。

实行学校领导陪餐制度并做好陪餐记录。在陪餐时要了解学校食堂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与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条件的应当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和校园食品安全家长义务监督员制度。

事故处置要与传染病防控做好区别应对。食物中毒的特点主要有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事故处置要特别注意五个环节:停止供餐,保护现场;启动预案,组织救援;积极救治。稳定情绪;及时按时,准确报告;配合调查,提供支持。当然,要关注社会舆情,学校和各类人员不得以个人的名义向外扩散消息,由上级有关部门统一发声。

任大于天。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者和从业者要做到居安思危,常抓紧抓,警钟长鸣;牢记风险,排除风险,规避风险;制定制度,学习制度,落实制度;别存侥幸,不求赚钱,只要平安。各校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制度构建、过程监管校长安全日、明厨亮灶监控系统、应急准备、教育引导培养全员食安意识普及食品知识和持续改进“五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将食品安全责任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筑牢校园食品安全的立体防线,守护好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为师生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保障体系。